依緣-東方美學
主講人 廖新田
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前國立歷史博物館(台灣)館長、澳洲國家大學榮譽教授
為什麼會與 Season Lao 的作品《依緣》產生連結呢?其實,過去十年來,我除了行政、寫書、擔任博物館館長之外,一直默默從事一個比較少人關注的研究方向──「東方美學的氣韻生動」。
這四個字,不只是中國美學的核心,它也深深影響了戰後臺灣的藝術發展。在臺灣的藝術社群中,重建本土藝術史、關注本土藝術家的心情非常重要;同時,我們也不斷受到來自國際的衝擊:抽象、後現代主義、結構與色彩的實驗、沉浸式體驗,甚至數位化浪潮。臺灣藝術因此變得熱鬧而繽紛,但也顯得嘈雜與複雜。
在這樣的氛圍裡,我始終追尋「氣韻生動」這條脈絡。雖然今天很少人再談,但它其實是支撐臺灣現代美術發展的一條隱藏路徑。去年,我出版了《氣韻生動與現代性》,總結十年的研究。而就在這個過程裡,我看見了 Season Lao 的作品,彷彿在國際舞台上出現了一位知音。
他受邀在法國尼斯亞洲美術館舉辦個展,他的創作既有強烈的視覺張力,又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──the elegance of simplicity,簡單的優雅。這份優雅讓我震撼。作品像一朵蓮花,單純而靜謐,卻蘊含巨大的力量。尤其是〈冰蓮圖〉,那種清冷的優雅,一個極簡的聲音,就能抵消外界所有的五光十色。
這份「簡單的優雅」不僅呼應了我研究中的美學思考,更讓我體會到藝術的「無利益性」(disinterestedness)與「超越性」(transcendence)。Season Lao 的作品以極低度的色彩、空靈的氛圍告訴我們:藝術的價值,不在物質性的堆疊,而在超越物質所帶來的心靈感受。
這讓我聯想到戰後臺灣的藝術家群像──劉國松、趙無極、莊喆、郎靜山。他們的抽象水墨、抽象油畫,共同形成了一種「東方抽象」的語系。這個語言不同於日治時期的印象派繪畫,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去說明;它本身就是一種能與國際觀者直接對話的「東方美學通關密碼」。
趙無極能在法國與全球獲得高度肯定,劉國松的作品能夠跨越國界展出,正是因為「氣韻生動」與「東方美學」提供了一種不需要翻譯的美感語言。這種語言,讓我們的文化心靈能直接與作品對話。
因此,當我看到 Season Lao 的創作,特別是這次展覽《依緣》,我感受到他同樣掌握了這種語言。他並不急著告訴觀眾「作品要表達什麼」,而是以一種「美學引路人」的姿態,帶領我們走入另一種美學情境。他的作品引導觀者進入冥思的視覺世界,進入一種接近純淨與靜謐的心靈境界。在觀看與思維之間,讓人安頓自身,並開啟「超越性」的可能。
在《依緣》系列裡,我特別注意到他如何將時間、過程與生命感受作為創作的支點。從影像的取材,到攝影的修飾、紙材的選擇,再到細節的呈現,他一步步引導我們進入觀看的層次。最後,作品將觀眾帶向思維與內心的沉澱。
〈冰蓮圖〉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。作品中那份潔淨而克制的優雅,既來自自然,也超越自然。它讓我們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中,重新體會東方美學的底層精神。這份精神,也提醒我們,縱使在現代性與西方觀念的衝擊下,仍有藝術家願意保存、實踐並發揚那份屬於東方的優雅。
在這次《依緣》個展中,Season Lao 透過精心的空間配置與作品安排,使其攝影創作不僅是平面的視覺影像,而更接近於一種「空間化的美學裝置」。他藉由場域中的佈局與作品之間的關係,營造出觀者步入其中的動態體驗。
他讓我們進入冥思的視覺世界,進入時間與過程的體驗。他透過攝影、材質、觀看細節的處理,將時間、生命感受凝結於作品之中。而當我與他的作品相遇時,彷彿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中,看見了東方美學持續綻放的力量。這正是當代東方美學的一種重要表現。